<
t9b1小说网 > > 奸臣每天都想弄死我 > 第926节
    还拿着她们祖母的梳子,有模有样地给爷爷梳妆打扮。

    苏槐看了看镜子,指了指自己的左边,道:“这里给我插根簪子。”

    小孙女就抓了一根又大又重的金簪子,给插进苏槐的头发里。

    小孙女还说道:“爷爷,我们就是你的丫鬟,爷爷你今天要穿什么裙子?”

    苏槐道:“去把你们祖母穿着最好看的那身,拿来我穿穿。”

    于是两个小家伙去扒拉开祖母的衣橱,开始撅着屁股在衣橱里挑选最好看的那身。

    当陆杳回房来时,看了看满头钗环的苏槐,又看了看趴在衣服堆里找衣服的两小只,只觉得额头一阵突突突地跳。

    不愧是爷孙仨,可真是臭味相投啊……

    有时候两个小孙女晚上直接在苏槐和陆杳的院子里睡下,第二天早上,苏槐给小孙女穿衣、梳头、洗脸。

    他做这些事做得十分顺手,甚至压根用不着陆杳插手。

    而且他这当爷爷的一看就乐在其中。

    洗脸的时候,他还能顺手往小孙女的小圆脸上捏两下,又软又粉嘟嘟的,手感极好。

    小孙女想了起来,迷迷糊糊道:“爷爷,我们不是你的丫鬟吗?应该我们给你洗。”

    苏槐道:“今天我是你们的丫鬟。”

    小孙女觉得,今天你当我的丫鬟,明天我当你的丫鬟,这十分公平。

    于是小孙女开始使唤苏槐,一会儿给她们擦手,一会儿衣服沾了水渍要给她们换衣服,一天到晚衣服不知换了多少身,没走什么路但鞋子都换了好几双。

    穆眠眠打从生完孩子以后,她就完全不用操心两个女儿的喂养问题。

    孩子刚出生时,家里乳娘好几个,两娃连吃她奶的时间都少之又少。

    而且一个吃另一个也要吃,她一人也喂不过来。

    至于照看孩儿,就更用不着她了。

    孩子爷爷是整天盘,她和如意当爹娘的有时候都显得多余。

    是以,孩子再大些,三岁以后,穆眠眠和苏如意就收拾收拾,出门行走江湖了。

    两人去过许多地方,见识过许多风土人情,还处理过不少的江湖恩怨。

    以至于他俩逐渐在江湖上显出名声了。

    后来江湖上有什么武林大会、门派大事,都发出邀请函,邀请两人参加。

    江湖武林一代更迭一代,年轻人逐渐撑起了半边天,江湖的血液也新鲜涌动着。

    过去了的已经成为了传说,现在的正努力创造传说。

    江湖儿女,芸芸众生,都试图在自己打拼的这个时代里留下足以证明自己的印记。

    第1962章 长辈们的故事(大结局)

    穆眠眠和苏如意路过一个叫青城的地方时,听说青城外有一座百年老观,香火十分旺盛。

    城中女子们都喜欢往观里去供奉香火。

    倒不是因为道观古老而灵验,而是因为道观里有一位叫“端心”的道长,非常得人心。

    但凡是与他谈上一谈,都让人豁然开朗,迷茫顿消。

    于是去道观里想跟他谈上话的人几乎都是排着队的。

    当然,排队的十之九九都是女子。

    那位端心道长之所以能开导人,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,是因为听说他长相十分儒雅俊美,气质十分超群卓越。

    试问跟这样一位俊美的道长谈话,心里还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呢?

    连女子们都感叹,世间最能治愈她们心灵的无非就两种东西,一种是金钱,一种是美色。

    穆眠眠听女郎们传得神乎其神,她一时有些好奇,想看看这位端心道长究竟有何魅力。

    这日山雨蒙蒙,穆眠眠和苏如意上山去,结果赶巧遇到道观闭观的时间。

    观里的道士不欲迎他们进去,只是恰逢这位端心道长自院中经过,透过观门门框看见了二人,对守观的道士说道:“山雨不绝,山路难行,让两位进来喝杯热茶吧。”

    道士只好让两人进去。

    穆眠眠抬头一看,就见一青衣道人,站在一棵青松下。

    青松被雨水洗得碧油发亮,而那道人超脱尘世之外,非常清然雅致。

    穆眠眠道:“你就是端心道长吗?”

    道长点了点头,微微含笑,“两位年轻人随我坐会吧。”

    之所以他用年轻人形容穆眠眠和苏如意,是因为两人不难看出他的年纪,是比他俩要年长的。

    只不过他在山中清养,不管是面目还是体态还是气质,都丝毫看不出老态。

    道长引着两人进亭中坐,燃红泥小炉,烹山雨青茶。

    两人看在眼里,知道这道长不光修身养性,而且还十分讲究。

    看他烹茶备茶具,动作优雅而娴熟,仿佛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清贵之气,可一点不像平凡的修道之人。

    穆眠眠问:“道长出身不凡,不知道是何缘故,要到这里出家修行呢?”

    道长笑了笑,看了看两人,道:“我也觉得两位甚是面善,许是缘分。”

    穆眠眠道:“怎么会,我们从未与道长见过,也是第一次到这个地方来。”

    道长细看了一眼苏如意,淡笑道:“约莫是一见如故吧。”

    苏如意问:“道长哪里人?”

    道长道:“曾是云京人。”

    穆眠眠好奇:“云京?是云金国的那个云京吗?”

    道长笑饮了一口茶,“小姑娘听过?”

    穆眠眠道:“那当然是听过,云金早就亡于大焲了,现在那片土地原都是云金的百姓,只不过大家都安居乐业,不分你我。”

    毕竟她家在那边还有矿呢。

    穆眠眠又道:“原来你是逃难过来的啊。”

    她只听说,当年大焲和云金打仗时,她的爹娘和如意的爹娘都参与其中,只不过详情如何,她也没听爹娘细说过。

    道长神情淡然,“自是逃难来的。”

    眼下吃着茶,有的是闲时,穆眠眠便问:“道长,不介意的话,讲讲那些故事呗。”

    道长道:“想听?”

    穆眠眠支着下巴,道:“多听听长辈们的故事,也是一种受教。”

    “那年,云金敬王入大焲为质……”

    从入大焲为质,到千方百计、九死一生回国,又到两国开战,挥师一方、城池进退,步步皆是千军万马、险象环生。

    穆眠眠听得认真,原来是她公公领兵,打得云金节节败退,收回一座座城池,最后大破云金。

    那云金风华绝代的王爷,被逼得从城楼一跃而下,成为传奇。

    穆眠眠叹道:“两国交战,开弓就没有回头箭,最后要么和议休战,要么胜败方休。显然,不管是焲相还是云金的王爷,都有自己的坚守,不会中途罢休。云金王爷也是位显赫非凡的人物,只可惜他遇到了一个强劲的对手。”

    道长淡笑道:“诚然,生死胜败,是他的抉择,也是他的使命。关于他,从他跃下城楼的那一刻,就结束了。”

    穆眠眠道:“可是听说后来没有找到他的尸首啊,好像是顺着地下河逃了。”

    道长道:“皆是天意。”

    穆眠眠问:“你知道他到底死了吗?”

    道长抬眸望着远山蒙蒙,道:“你觉得他应该死吗?”

    穆眠眠想了想,道:“不管死了还是活着,道长说的,皆是天意。”

    道长微微含笑,给穆眠眠和苏如意续了茶。

    穆眠眠端起茶杯相敬,笑道:“今日在道长这里听到这么精彩的故事,我以茶代酒,敬道长。”

    道长亦笑:“你这性情……”

    他没再说下去,低头饮了茶。

    傍晚时分,苏如意和穆眠眠携手归去。

    道长依然坐在亭中,看着两人背影,仿若看到了年轻的他们。

    ——全文完——